2021年4月29日,首届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暨“技术定义数字基础设施”第十六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深圳站)在深圳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广东省数据中心产业联盟、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中国IDC圈承办。大会吸引了众多数字经济、数据中心产业的主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众多从业人士参加。同时,大会开通多个线上直播渠道,供无法到达现场的网友同步观看。
在绿色、低碳的大趋势下,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在今天的大会上,由竹间智能首席运营官孙彬先生主持,深圳市统计局工业和能源统计处梁达军先生、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赵广文先生、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材料能源与海洋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林军先生、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中心总经理张静先生、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松先生以及华为数据中心智能管理系统总经理李少波先生共同参与的圆桌对话正式开启,就《数字经济碳中和路线》路线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讨论。
以下为圆桌实录:
孙彬:我是来自竹间智能的孙彬,今天来担任这场圆桌的主持人。
我们的话题是《数字经济碳中和路线》,这也是最火热的话题。今天我们有请到了各位嘉宾,前面的嘉宾谈到了“碳达峰”、“碳中和”这些名词,我国要实现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数字经济和这个任务是息息相关的,整个产业都是跟碳中和相伴而行的,对产业有很多的影响。
今天第一个话题,请各位嘉宾对自己的公司、工作范围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赵广文:我是工信局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的赵广文,我们主要负责数据中心的建设,另外我们局也负责能源管理的工作。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赵广文
梁达军:我是统计局工业和能源处的梁达军,我负责能源方面的统计,包括能源考核、监测方面的数据。
深圳市统计局工业和能源统计处梁达军
李林军:我们单位是做政府咨询的,就是给政府的能源、战略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策出台提供一些技术支撑。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材料能源与海洋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林军
张静: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燃气集团的张静,深圳燃气集团是一家以城市管道气运营为主,同时又有液化天然气和石油气相关的业务,以及能源投资相关业务,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中心总经理张静
邹松:我是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的代表邹松。深智城是深圳国资委的直属企业,也是深圳国资企业唯一的一家科技平台型公司,我在公司是负责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工作的。
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松
李少波: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为数智能源产品线的李少波,我所在的部门专门负责数据中心能源、设备和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
华为数据中心智能管理系统总经理李少波
孙彬:谢谢各位嘉宾,我今天准备了很多问题一一请教各位。大家看到我们台上有三位来自政府的代表,也有来自能源和数据中心行业的领军人物。
第一个问题,国家实施双碳战略,首先请问李林军先生,在能源方面,目前深圳市针对能源尤其是数据中心行业用能,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主要有哪些政策?在您看来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李林军:深圳这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通过工业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5G+千行百业深入的应用,从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GDP的增加值要达到30%以上。2021年我们规划的GDP目标是达到4万亿,30%以上就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加值要达到1.2万亿,所以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也迎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刚才各位专家也提到,数据中心是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核心的支撑,它同时又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所以这里面临着两难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肯定是要推行绿色数据中心,下一步会在双碳的目标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能效的管理,通过在数据中心开工前的节能评估,到建成投产前的节能验收,到日常运营以后能耗的在线监测,加上节能的监督检查,以及到退役以后的升级改造,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监管。
孙彬: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这也是帮我们看各方面的使用情况,帮我们更加优化。
第二个问题请问统计局的梁处,在碳排放的统计、核算方面,深圳市统计局工业和能源统计处对数据中心行业会采取怎样的统计核算思路?重点关注哪些指标?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是否对未来采取新的统计和核算的方式?
梁达军:碳中和的目标还是一个远景目标,我们目前立足的是碳达峰,国家的目标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但是广东省或者是其它各个省都提出到2025年,深圳的目标可能不会低于广东省,我们要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还是比较艰巨的。众所周知,所谓的碳达峰就是要求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高峰,就不要再往上增加了。现在到2025年也只有4年时间,所以要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是相当难的。
从数据中心的角度,它是一个很耗能的行业。数据中心的耗电占到营运成本的60%到70%,而全国的平均产业耗电大概只有2.5%。这跟我们的大脑有点像,我们身体的血液20%供给给大脑,大脑就是人体的数据中心。刚才我注意到一个数据,2020年数据产业的增加值为4万亿,对这个数我是有点存疑的,数据中心本身的增加值并不高,它只是出租机柜,它提供的是一些长远的服务,起到的是支撑产业的作用。从我们统计的角度来说,把它列为一个很小的门类,因为它本身的增加值不高,而它的耗能又特别多。从未来统计来说,这个可能是很受关注的,目前我们对它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就希望它能够绿色发展,尽量少用电,当然目前这一点还是很难实现的。
孙彬:梁处把数据中心比喻成人的大脑,确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核心运算在数据中心运转,服务着咱们的社会从交通到民生到通讯,它的确是变成我们的中枢了。
接着这个话题往下问,请教工信局的赵处长,我这里有两个问题,跟前面的问题相关。关于碳排放这一块,深圳工信局在碳排放的监督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个问题,数据中心本身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同时深圳又是IDC一线的市场,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都是巨大的,深圳市工信局对数据中心行业发展、建设布局、能耗的审批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态度?未来会不会有一些收紧的可能性?
赵广文:今年4月8号省发改委发布了广东省碳达峰初步工作方案,深圳市4月25号也发布了一个碳达峰、碳中和的初步工作方案,深圳市现在碳排放的核算还是相对比较完善的,2011年深圳市就成为了碳排放交易试点,2013年我们建立了首个碳交易平台,目前有690家企业在这个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
碳排放的统计工作主要还是以企业的台账、票据为准,由第三方企业进行比对,形成一个核查报告。下一步我们主要想搭建一个碳排放的综合监管平台,把尽可能多的范围,比如说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包括工业企业等等的数据,都纳入到这个平台中。另外我们打算将能管中心也接入这个平台,这样就能做到数据实时上传、动态监控。
在数据中心这一块,深圳市的层面,2020年11月26号我们发布了一个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盘活现有的数据中心存量资产,第二个是新增数据中心的土地供应,第三是依托通讯机房体系建设数据机房。
在能耗方面,深圳市层面主要是对PUE的指标,PUE越低,我们给的支持越大。比如说小于1.25的,我们就给予40%以上的支持。
孙彬:三位政府代表的发言之后,我们再想请教深圳燃气的张总,能源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一点,在绿色、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在应用上面它的发展您有什么看法?
张静:目前碳达峰、碳中和确实非常热门,昨天我参加了中国燃协的会议,有一些数据,我也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目前的概念讲的绿色清洁能源通常是指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我看了一下这个数据,2020年水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17%左右,风电大概是6%左右,光伏是3.5%,火电目前还占了68%的比例,绝大多数都是火电产品。所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来说,因为光伏发电的碳排放量只有传统化石的5%到10%,应该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光伏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所以它的成本也是在逐步降低。目前在中国西部的区域,它的发电的成本甚至低于火电的成本,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我们认为光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根据相关预测,到2025年光伏发电应该能占到整体发电量的40%左右,这对碳中和的目标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对于碳中和的目标,我认为在能源的供给侧要大力发展非化石的可再生能源。同时在应用端大家要采取措施降低能耗,使用更节能的技术,包括我们的数据中心怎么样用一些绿色、清洁的能源,同时能够节能。所以我们的观点就是从两侧发力,达到国家的双碳目标。
孙彬:感谢张总,现在风电、太阳能发的电的占比还是偏低的,非再生资源燃烧产生的发电量占主导,当然我们希望科技能够改变,提高这部分的利用率,同时多采取一些风电、光伏,这是大家要努力的方向。当然对于数据中心的厂商来讲,怎么把PUE降低,把它的能耗降下去。
目前企业对清洁能源的使用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接下来我想请教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的邹总,既是数据中心的企业,又是深圳国资委的科技平台公司,如果站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您这边的团队有什么样的举措?
邹松:智城集团在去年对市属国企做了一个摸排调研,市属国企70%以上是公益类和民生保障类的业务,比如说常见的燃气、水务、能源、地铁、公交、港口、园区、机场等等。这些民生保障类的业务是离不开信息化的,去年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市属国企目前存量的数据中心机柜大概是7200个,分布在大大小小130个机房,普遍的每个机房就是几十个柜,这样的数量比较多,同时这些机房建造的时间比较久,设施设备比较陈旧,加之前些年对能耗这一块不是很注重,普遍的PUE都比较高,大概是2.0以上。我们根据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和市国资委的指导原则,总原则是总量控制,优化存量。控制总量就是控制7200个机架过去总的能源消耗量,集约建设一体新一代的绿色数据中心,新建的数据中心的体量都是在2000个机架以上,PUE应该是在1.25以下。
根据赵处刚才的介绍,低于1.25能给超额40%的增量补贴,也就是说理论上讲,深圳国资企业未来可以建设1万个左右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机房,这是总的原则。在新的集约式数据中心建设的时候,我们也会充分考虑这些新的节能技术,比如说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磁悬浮+间接蒸发冷。在数据中心的功能结构上我们也会做一些优化,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前阵子我们和能源集团、燃气集团也在开展广泛的合作,从功能侧开始,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孙彬:华为也是数据中心技术的引领者,想请问华为的李少波先生,您在这方面有什么重点跟大家分享的?
李少波:讲到数据中心PUE节能,我们一直有一个理念,我们要从规、建、维、优这四各环节来考虑,比如说规划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用一些光伏、风能,这是规划的时候要思考的。在建设方面,我们要思考能不能用更多的设备来替代原来供冷、供电的模式,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在配电的链路上用一些高效的UPS,确保使电的效率越来越高,过去可能92%、93%的UPS,我能不能做到99%的转化效率。这是在建设方面。到了未来的运维和优化的时候,我们可能要考虑能不能用一些AI的技术来做节能的落地。
华为公司一直在倡导一个理念,我们认为以后数据中心是一个黑灯工厂,就是做到无人运维,无人值守。在运营阶段,我们可以用AI的手段,提高运营的效率,减少能耗。
华为也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我们用AI节能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们是2017年的时候在廊坊第一次尝试在数据中心里面进行AI的节能,我们现在在廊坊的机房可以做到PUE1.22,在传统的数据中心行业里面已经是非常优的水平了。这是华为一直在实践、探索的新方向。
孙彬:谢谢李总,李总也把数据中心上面所运用的技术都谈到了。刚才谈到了AI,有幸我们团队是在从事人工智能赛道,竹间智能本身也是在人机对话和人机阅读方面的公司,我们也服务了很多的头部企业。
我们从这个话题再延展一下,站在数据中心的核心点来看,我们的跨领域可以怎么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在数据中心里面,我们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人工智能的巡检,通过算法判断,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的人力维护成本,可以降低它的光照要求,可以让它的故障时间更加缩短,同样的可以更多地提供服务,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有很多企业在研究自动驾驶,也是希望通过自动驾驶来帮助人类开车,这样也可以减少汽车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还有一些收费、信息调取、通知等等,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完成,减少了人员的奔跑,也减少了碳的排放,所以说人工智能这个行业也希望跟大家一起往碳中和的目标去发展。
除了数据中心之外,别的其它领域又如何一起来协同碳中和或者是碳达峰的目标呢?您有什么想法或者是建议可以跟大家分享?
李少波:在习大大提碳达峰、碳中和之前,华为很早就践行了。我记得是2012年的时候,华为在东莞有一个南方工厂,在2012年我们就在这个园区的楼顶上铺了一层光伏板,分了两期的建设,现在为止有17兆瓦的光伏能力,相当于每年能够产生1700万度电,这样在经济效益上可以节省大概是1000万人民币左右,对碳排放可以每年减少将近1万吨煤。包括在我们未来新建的园区,都会考虑结合光、风、储统一的思考如何去做园区更好的节能,同时我们也在尝试把AI的技术从数据中心的节能搬迁到传统的办公园区或者办公建筑里面,去做能耗的结合,这我们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的方向。
孙彬:我再继续请教邹总,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从您的角度来讲,您这边有什么样的举措或者行动,也在帮助我们减少城市的总耗能?
邹松:深智城的定位是助力传统国企的数字化转型,专注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集团会结合传统国企的信息化的需求,融合多领域、全方位的数据样本,我们也推了很多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智慧交通、智慧机场、智慧港口、智慧水务等等,其目的是帮助传统国企提升运营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另外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深圳市民都比较熟悉的“深i您”这个平台,我们今年是受市政府的委托,由深智城集团唯一来承建和运营“深i企”,这个平台是面向服务深圳300多万家商事主体,未来企业涉及到的工商、税务、补贴申报等等,都在“深i企”这个平台一站式受理,也是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质量,让数据多跑腿,让市民少跑路,从广义上来讲,对社会能源消耗总量是一种节约,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孙彬:数据中心把很多工作承载起来,方便市民,也集中管理,让减碳真正落地。
接下来请问张总,作为燃气界和科技界的领袖,您有什么心得跟大家分享,如何协同您的产业和其它产业?
张静:目前我们主要的燃料是天然气,目前来说它是化石能源里面最清洁的能源,它的含碳量比较少。我觉得天然气是在往碳达峰过程迈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深圳市从2008年全部转换为天然气之后,大家能感觉蓝天白云明显是更多了。这也是深圳燃气作为一家国企对我们整个社会、环境、低碳做出的一个贡献。
孙彬:深圳也是利用燃气设备、电力设备执行最快的,效果最好的,城市的整洁面貌、气候,都让从北方过来的兄弟姐妹非常羡慕,而且在科技方面,深圳一直在引领,在科技的使用上面一直走在前列,这离不开所有行业或者企业的领导。
最后请教三位政府的领导,刚才各个企业代表介绍了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之类的应用和规划,站在政府领导角度,能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如何往前走?有没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建议分享给大家?
李林军:根据我们的研究,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角度,我们就是从两侧发力,一个是能源供给侧,一个是能源消费侧,这是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另外一个是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全面向绿色化转型。
根据我们的观察,以后从节能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会有四个转变。第一,刚才你提到了AI技术的应用,包括5G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它会由原来的技术节能往管理节能转变。第二个是从粗放式管理,现在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持以后,它又往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第三个是从原来都是单一环节的优化改善,以后往系统集成优化的方向转变,这也需要我们有数字化的技术和信息系统来支持。第四个由原来数据中心重建设、轻运营,往综合能源提供商的模式转变,这也有赖于我们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支撑。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给我们这些从事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品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刚才张总也讲到,新能源的成本降得很快,是因为规模化的应用越来越多,所以这些成本下降很快,这也给我们的绿色节能产品的应用推广带来很大的机遇,这也形成一个正向的激励循环。可以畅想一下未来,对于各行各业的技术和产品来说,带有这种绿色的标签,经过绿色认证的产品会越来越受欢迎,甚至会受到全球的欢迎,而原来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技术和产品会越来越寸步难行。
梁达军:按我的理解,碳中和还有点遥远,目前的目标主要是碳达峰,从字面上理解,碳达峰就是达到一定的峰值不再往上走,要么平稳,要么往下。现在的关注点应该是达峰以后怎么办。因为从峰值来说,2019年我们的碳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峰值,去年是在下降的,因为受疫情的影响,我们的能耗减少了,所以某种意义上我们2019年已经达峰了。当然2021年肯定是往上走的,我们关注的是达峰以后该怎么走,我们改变能源品种,比如说少用火电,增加光伏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等,但是这些并没有火电那么成熟、稳定,因为我们除了环保,还有经济性、稳定性。比如说云南,它主要用水电,但是它还要火电来调峰。在达峰以后我们要怎么做,这其实就是考验我们的技术水平能达到什么程度。最终碳达峰就取决于技术,现在在技术方面也有一些思路。
另外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自己也想了怎么减少碳。去过香港的人都知道,香港的空调是开得特别足的,我们现在都把空调调到26度,其实26度还是有点热的,但是这样才是最节能的,我们也要灌输这种观念,要形成一种引领未来的风向,毕竟这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事情,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度上升,对全世界来讲都是灾难。所以我们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观念,从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孙彬:最后请工信局的赵处长分享您的观点。
赵广文:我特别认同统计局这位领导的发言,我是60年代的人,我们那个年代讲究勤俭节约,比如说我离开房间的时候要把灯关掉,两三站距离的路我就不开车了,有时候走路,有时候坐公交,绿色出行。我们每个人都把这个意识、观念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面,大家都这样做,减碳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比如说现在我们的产品过度包装,我们买一盒茶叶,那个茶叶没多少,但是外面的包装一层一层的,这个浪费是非常严重的,如果我们真的都能做到绿色出行、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生活中去,这样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竹间智能首席运营官孙彬
孙彬:今天在座三位政府相关领导,还有三位企业的行业领袖们分享了他们的看法,分享了政策,也分享了他们的建议,从数字经济来说真的是在方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数字经济可以节约生产制造成本,也可以减少碳排放,对人的生活,数字经济也能帮助我们低碳出行、绿色环保出行,减少无用的消耗,数字经济在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当然数字经济依然离不开数据中心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信息汇集在数据中心,包括企业的管理,包括日常的工作、防疫、教育等等。所以数据中心在整个城市中支撑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承担了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持。当然它也是个能源消耗的重点。如果我们在座各位通过技术、管理,减低数据中心无端的能源消耗,把PUE值降低,形成正向的循环,越来越多的数字经济帮助我们在生产中降低碳排放,同时它也集中化,通过能效比的方式来降低消耗,让我们整个城市能够快速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今天我们这个圆桌论坛就到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的光临。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IDCC2021深圳站】高端对话:《数字经济碳中和路线》
相关推荐: 【共启“零碳”新篇章】中科合盈与中国IDC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9日,北京中科合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智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IDC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顺利举行,中科合盈总裁杨惜琳与中国IDC圈CEO黄超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数字经济、新基建以及IDC产业人才挖掘领域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