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10日,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作为数据中心云计算产业内知名的盛会以及IDC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政府和厂商等产业上下游的高效沟通平台,与会嘉宾包括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数千人。在主论坛上午场,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发表了《新基建的数据中心》为题的精彩演讲。
尊敬的吴部长、金理事长、王书记,很高兴来到一年一度IDC大典。今年的数据中心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特别火,今天会场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比去年人少多了,这是典型的现象,《重新定义IDC》主题特别好,谈下这一年我对数据中心和新基建相关的感想。
第一,“十四五”规划接下来的五年要关注的重点是两个,一个是新型基础设施,一个是数据生产要素。业界迄今为止2020年对新型基础设施关注度远高于数据生产要素,我体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后面的活不太好干,但也需要有人去干。
“新基建”其实一直在路上,不是中央提了就有,不提就没有。我们看下基础设施简单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数字、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100多年前就开始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那是专用的,专用于保障电报的,后来有专用于电话的,后来有专用于广播电视的、专用于数据通信的(早期的互联网)。
20多年来,互联网致力于将我们的通信基础设施通用化,因为我们以前的通信基础设施只能各干各的活,为了将基础设施发挥更大作用,我们需要将它通用化,20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这方面工作,今天看到“三网”已经融于互联网了。而10多年前,云计算、数据中心、IDC蓬勃发展,我们致力于将计算基础设施化,以前一直致力于将通信基础设施化,10多年来我们开始计算将计算基础设施化、服务化,我们云的口号是“像水电一样提供计算服务”,这句话10多年后回味,它是在说什么?是将云搞成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搞成一个服务。今年我们提出“新基建”,是对这一过程的延展,因为我们将通信通用化了,我们将计算开始服务化了,有很强的基础设施的了,基于通信、基于计算,我们当然有理由、有方法将更多的数字服务、数字产业基础设施化,所以我们将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也纳入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过程,因为通信和计算是我们所有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基础设施化的基础、底座。
谈“新基建”时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从传统基建到“新基建”,第二个维度是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到新型基础设施,这是另外一条维度、另外一条线,这是行业里面的一条线。在座很多今天做数据中心的不可能以前都是做房地产的,虽然也有。从这个角度来看,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技术成熟度不太一样,像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目前处于产品化状态,而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已经走向服务化阶段,距离到基础设施还有一段路要走。今天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有公有云、私有云、私有的数据中心、公有的数据中心IDC、有公有的区块链、有私有的区块链,但是我们有没有公有的AI和私有的AI?好像还没有,我们需要不断发展,AI不能还是一家私人专有的,你作为基础设施就不可能仅仅是私有的。
我们对照今天的主题——数据中心,经过20年发展,重点不太一样,20年前那代数据中心叫“机房”,计算机住的房子,强调的重点是房子;10年前,我们流行的词改成了“数据中心”,强调的重点不再是房子,而是往里走了,关注的是IT、软件、硬件和运营;今天,我们是新基建时代的数据中心,我们的关注点会再次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就是从服务到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服务基本是商业的,基础设施是社会的,再强调一遍,服务是商业的,只要挣钱就干,不挣钱就不干,但基础设施是社会的,不是不想干就可以不干,因为你是基础设施,所以你就不能只当一个服务的宝宝,要关注的事情要更多,要面向大众,会对外界产生更大影响,因为外界依托于你,所以监管和合规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中立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基础设施,不能属于我这个圈的,我就给你服务,不属于我圈的,我就不给你服务,这是不可以的。中立性、统一度量衡是千奇百怪的,每家算力算法都不太一样,弄得社会晕晕的,所以行业必须统一算力的度量衡,否则会造成更大问题。另外,面向公众基础服务,可审计、可解释、可追溯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行为了。另外,要开放生态,不封闭的,而是形成新的开放生态。另外,普惠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不能将IDC只惠及一线城市、发达地区,我们需要向更多人群、更多城市辐射和发展,这是普惠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IDC,像刚才黄总致辞提到的,后面IDC=infrastructure Data Center,之前的IDC是面向互联网服务的,但是今天的互联网面向实体经济服务,所以我们数据中心不能仅仅面向互联网服务,我们要面向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而提供它数据中心的服务。有网络类、算力类、服务类等等,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正在从服务互联网转向为服务更多类型,所以基础设施IDC的概念应该发生新的扩展。
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我个人一直研究趋势,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前几年的观点是“计算机的历史就是数据中心的未来”,因为数据中心是一个大号的高性能计算或者大规模提供计算服务、计算资源的一台计算机而已,只不过它是面向通用的。随着“新基建”的提出,随着目标的变化,下一步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我想来想去,用一个词,“互联网的历史,就是数据中心的未来”,这句话可以感觉到数据中心会走向网络化、生态化,走向开放,不能像之前一样单体式、单机式思路只关注数据中心内部风火水电、IT安全,我们需要更多关注数据中心的互联、上层生态建设,完全赞同吴部长的观点,所以我加了“X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会细化,不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我们还有边缘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心会越来越多,就像计算机一样,不能说这个世界只属于大型机,各种各样形态必然越来越多。这是我个人的简单总结。
未来技术中心必然成为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刚才吴部长专门提到,我个人非常赞同,也特别想做这个事情。因为数据中心的技术以前是拿来主义,计算机有什么,我就拿什么;通信有什么,我就用什么;供电有什么,我就有什么;制冷有什么,我就有什么。现在数据中心流量越来越多,互联网通信模型正在以人与人P2P对等通信方式,越来越转向点到多点的集中通信方式,需要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持,数据中心流量、体量、类型越来越庞大 ,面向数据中心重新优化、重新定义技术变得越来越迫切。至少在过去的5年,我们能够清晰看到数据中心的技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从刚才获奖名单也能看到,我们正在面向数据中心创造出数据中心生态专用的一些技术。比如液冷接近产业化、预制化智能化的供配电,开源白盒交换机,数据中心的定制服务器、光模等等已经在发生,后面必将进一步发生,所以数据中心是5G同等重要的技术制高点,这里将5G和数据中心并列在一起,不是因为中央提了“新基建”就并列在一起,去年我多次演讲一直将5G和数据中心并列在一起,它们俩是姊妹关系,一个是计算的需求侧,一个计算的供给侧;一个是如何将更多计算需求连接到网络中来,一个是如何为这些提供更好计算资源、计算服务,它们间是相互互动的,虽然离得远,但是它们是量子纠缠的。
从“新基建”角度,我预测:第三方IDC势力的崛起会变得更快一些。因为我们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们现在一个现象:不管你会不会数据中心,都一哄而上,不管什么背景都搞数据中心,太不专业了!很多数据中心不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市场,而是因为你做的数据太烂了!租不出去、卖不出去、价格太高、可靠性太差等等原因,不是不够,而是高品质、高质量数据中心不够。所以第三方,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今天大部分数据中心是电信、互联网公司、企业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会变得越来越专业。
数据中心的新基建真正成为“基建狂魔”还有多远?中国离这还相差很远,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可以在一周之内集全国之力完成雷神山、火神山搞个应急医院,全国顶级数据中心工程师都在这里,给大家一周时间把全国最优秀的建筑师、设计师、开发师在一起,一周时间咱们干得出来吗?没戏!主要因为预制化、标准化、工程化、规范管理等等还需要不断发展完善,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数据中心建设周期由前些年的2-3年时间,快的缩短到一年之内,但一年和一周还仍然差得很远。所以未来我们可以做得事情很多!
什么是我们的数据中心“新基建”?大概已经非常成功了,就不要再投资了,或者投资以后就可能给别人抬轿了,什么时候到顶峰?我个人认为从四点判断:
第一,全球IDC用容量算力衡量增长,因为我们来到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消耗最核心资源是算力,但是我们今天还没有给别人这么多,所以这一步还没有到来。
第二,什么时候我们面向公众市场的云、面向公众市场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已经远超了我们的私有云市场体量、私有企业专用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表明我们来到了“新基建”的顶峰了,它未来必然是公共的占主体,只有你自己特定的需求定制的才需要你自己去建,否则用公共的就可以了,所以这一天很明显,没有带来私有体量跟公有体量目前是相当的,企业专用数据掌门的量更大。
第三,我们天天在谈企业数字化转型,什么时候企业机构做内部重组、做数字化转型,搞数据中心的、云计算的跟后勤保障部门合并了,搞云的、数据中心的成为后勤团队一部分了,我们搞计算的、电力的成为了“同桌的你”,这时候表明我们进入一个新阶段了,真的数字化转型完成了。
第四,从业人员结构,什么时候行业从业人员超过80%不再是在座的985、211各个名校毕业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而主体是技校毕业的本科以下的中专生、技校生,显然今天这一现象还没有发生或者初步发生,比例很低,所以未来空间非常大,我们作为数据中心打工人,接下来一起努力。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IDCC2020】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新基建的数据中心
相关推荐: 【大NEW说大咖面对面】施耐德电气:随需而变 数
近几年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数据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仅局限于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在数据中心整体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对数据中心供电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呢? 近日,中国IDC圈记者带着关于数据中…